首页 > 品牌人物 >

点名时间张有一个普通而真实的企业家

2019-12-20 16:07 来源:新京报

A16Z的合伙人本(Ben)在《创业维艰》年表示,“我只在好的时候做了三天首席执行官,剩下的八年几乎都是艰难的日子。”

这句话是真的。真正的企业家都知道创业一直是一件困难而曲折的事情。不幸的是,由于幸存者的谬论,公众从媒体或他们周围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的印象是,创业是一个非常美丽和顺利的旅程。

张有是这样一个平凡而真实的企业家。他是点名时间的创始人。从11年到15年,他经历了高峰和低谷。现在他正走出山谷,前方有太多未知。

我们在埃塞咖啡有个约会。刚刚在深圳召开年会,他看起来很累,眼睛充血。我们一起谈论了他的商业经历,一个普通的商业故事。

初期的摸索

时间回到2011年。作为当时中国最早的众筹平台,点名时间给中国早期用户留下的印象一直是Kickstarter在中国最早的概念。平台上的众包项目多种多样,但筹集的资金并不多。毕竟,众筹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

名称调用仍然应该基于当时的尝试。所有方向都将尝试,一部《十万个冷笑话》电影也已试用。它一下子破了100万元,反响很大。但最终,智能硬件被选为主要攻击点。一方面,当时国内的硬件市场越来越热,另一方面,艺术领域不冷不热。比较这两者,道路就决定了。

点名时间,谁在市场上领先,慢慢摸索他的思维方式。平台上有两种类型的项目:一种是普通项目,平台方将相对轻松地参与这些项目的整个众筹过程,如帮助项目与宣传视频等相对简单的资源连接;另一个是超级项目。平台对项目众筹的参与将会深化,专门指派团队和项目方来定位项目。这也将有助于该项目将孵化器、供应链和投资者等资源进行深度连接。

2013年底,一款名为Cuptime的智能硬件成功点燃了超级项目市场,点名时间的众筹金额飙升至170多万元人民币。

硬件企业家看到cuptime在点名时间成功筹集了一大笔资金,并希望在产品未大规模生产且未得到投资者批准时效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找到了张有,希望他们的产品能在上次点名时被提高。点名时间也成为中国最热门的众筹平台。伴随着硬件的热启动,点名不知不觉地达到了这波浪潮的顶点,所有的资源开始向它靠近。

一次关键的抉择

看着这个发展趋势良好的市场,张有心里开始有了新的盘算。

他希望点名时间的平台会变大一点,用户扩展的速度也会增加一点。然而,众筹平台与普通平台没有根本不同。平台的两端是“鸡”和“蛋”。看着左边的创业团队和右边的最终用户,张有想: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平台越来越好的发展是很自然的。

此时此刻,他头脑中衡量“鸡和蛋”的平衡已经悄悄地转移到了用户身上。后来,为了更快地增加用户数量,点名时间加大了保护最终用户利益的力度。

张有开始倾向于选择那些已经可以在平台上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项目,而平台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这些大规模生产的项目相对成熟。在用户选择在众筹中支持他们之后,他们最终不必担心逃票的问题。他们自己的利益可以得到保护。

但结果是,点名时间拒绝了许多不成熟但潜力巨大的早期项目。由于不完善的团队或供应链问题,其中一些项目不再受点名时间的青睐。这批项目被迫开始慢慢流向其他众筹平台。

到4月14日,点名时间的战略调整更加明显。

他们向公众宣布放弃众筹模式,转而使用新的智能硬件产品的启动平台。直截了当地说,所谓的智能硬件发布是在做pro的预售

最初,用户在平台上留下了一些积极的评论。然而,在向产品预售过渡后,用户不再抱着众筹的心态,更像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买东西。平台上的评论也开始变成诸如“产品有多糟糕”和“交付时间有多晚”这样的评论。就连用户a也嘲笑用户b支持一些早期项目,这对众筹的热情无疑是毁灭性的。

在点名时间逐渐退化为平庸甚至逐渐从用户视野中消失的过程中,京东、淘宝、苏宁等其他新玩家已经进入众筹市场。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在选择众筹平台时,纷纷涌向这些新平台。

身陷低谷

张有此时感觉不舒服。在转型为创业平台后,他已经感觉到平台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正在逐渐疏远。他曾经是众包的一员,企业家们把点名时间作为他们的朋友。第一轮开始后,朋友的感觉变得越来越淡,似乎更多的只是交易。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在初始平台上,企业家只使用该平台预售他们的硬件产品,而该平台本质上是一种业务关系。

以前进行众筹时,平台会更多地参与启动项目本身的众筹过程,帮助项目连接各种所需资源并提供支持等。当然,初始平台上的许多项目已经有了早期团队无法比拟的规模,他们不再真正需要平台的额外帮助。

然而,事情已经结束了。点名时间的减少证明了张有对这种转变的选择是失败的。

两三个月来,他陷入了严重的自我怀疑情绪。由于战略方向上的一步之差,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在此期间,他经常感到无法面对自己的团队。因为一开始,他决定从头开始创办公司,团队中的一些人对此提出质疑,但作为首席执行官,他仍然决定这样做。

回归初心

在这段时间里并不容易实现。在经济低迷时期,张有拜访了他以前组建的大大小小的创业团队。他想就自己的疑虑咨询这些团队,并为点名时间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最后,经过一轮拜访,他的心终于得到了答案。点名时间应该回到它最初的中心,“成为最初的众筹”。

此时,国内众筹市场是另一个场景。JD.com和淘宝已经成为中国的两个众筹平台。他们在初始和预售阶段进行众筹。用户更有可能在平台上购买商品,他们实际上是在遵循电子商务的逻辑。开始时,点名时间,在转换中失败了,没有做成功的事情。本质上,作为电子商务基因的京东确实是比淘宝更合适的候选者,他们的平台上有足够的流量来支持它。

张有认为,在预售电子商务的逻辑中,点名时间肯定无法击败京东和淘宝。另一方面,他仍然希望找到需要更多帮助的最初一批早期项目和创业团队。

“原始众筹”最终定位于产品原型和模型测试的早期阶段。如果一个硬件产品的诞生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创意、原型、模型测试、售前和销售,张有希望点名时间能够在上游产生一些更大的价值和效果,而不是像JD.com和淘宝那样更倾向于电子商务的售前和初次推出。

这是他在错误的转变后对“众筹”概念的新理解。众包不应该是一个电子商务或渠道,而应该是一个枢纽,用于连接初创团队在早期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和帮助。

对于真正需要众筹的创业团队来说,众筹的意义包括获得第一批铁杆粉丝、首次媒体曝光、市场验证、融资、产品制造、产品物流等。将平台定位在上游使得平台本身更容易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这可以帮助那些不成熟的小团队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更丰富的资源对接服务。

对用户来说,电子商务和众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逻辑。前者是首先保证已经形成的消费产品,然后进行消费行为。拿铁

重新出发

在对这些事情想清楚并做好相关准备后,张有决定再次出发。2015年8月的第一个周末,他通过点名时间10x10创新趋势大会宣布将点名时间返回深圳众筹平台。

张有走过了一条弯路,时光倒流,回到了最初的内心,再次踏上了旅程。从中国最早的众筹平台到它从行业中消失并在这一轮回归众筹,点名时间的众筹行业早已不同。

张有前面的路不平坦。他面临的挑战实际上非常大。毕竟,在经历了四年的高峰和低谷之后,这一品牌的点名时间在消费者市场上有多大的影响力仍不得而知。但至少他以前探索过一次这条路,当他再次起床时,他不应该有太多的担心。

后记:

在采访中,张有说他经常私下会见一些初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这样的会议上很容易相互坦诚,因为双方都能理解“首席执行官每天必须承受的压力”。“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而残酷。抵御压力的能力可能是对首席执行官的挑战。”

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他说,在经历点名时间的起伏之后,他对上面这句话的理解真的更深了。“但我仍然很欣赏这段经历,并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也许创业就是这样。”

祝福这些普通企业家。资料来源:36氪星